2024-11-04 产品展示 62
当初建毛主席纪念堂就是不妥的,邓公说。曾有外国记者采访邓公,说听到风声,毛主席纪念堂要拆除,真的吗?邓公回答说,拆除是不会的,是不可能的。不过当初建纪念堂就是不妥的,包括保留毛主席遗体,都是违背毛主席本人自己意愿的。毛主席生前就倡导共产党人尤其高级领导干部死后遗体都要火化,毛主席带头在倡议书上签了字,随后,中央干部都签了名。
在1976年的秋季,毛泽东逝世。起初,许多人质疑是否应该建造一个如此规模的纪念建筑,尤其是毛泽东生前曾明确表示过不希望过度耗费国家资源。然而,中共中央最终基于国家和民族的需要,决定建立毛主席纪念堂,以作为学习和纪念的场所。
1976年9月,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被选为毛主席纪念堂的最终地点。这一选择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:位于人民英雄纪念碑附近,显得尤为庄严而亲民。设计初期,许多方案被提出并讨论,包括将纪念堂建在山顶或水面上,以寓意毛主席的伟大精神和革命成就。
然而,设计团队最终意识到,将纪念堂置于人民广场不仅便于民众访问,还能体现毛主席与人民的深厚联系。在此期间,设计师们提出了多种创意设计方案,包括使用天然地形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的方式,以确保纪念堂在美学和功能上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。
设计过程中,一个特别的挑战是如何在不影响周边历史建筑的情况下,融合现代与传统元素。设计团队提出,在纪念堂的建设中,应避免传统的陵墓概念,而是采用更为简洁和现代的设计,使其既庄严肃穆,又不失亲切感。
1977年,建设工程正式开始。工程团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大量的建设任务。整个纪念堂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,工人、工程师、以及艺术家们展现了极高的技术水平和艺术创造力。尽管面临着时间紧迫和技术挑战,他们还是成功地在短短几个月内,把一个简约而现代的纪念堂呈现在世人面前。
在纪念堂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,从选址到设计,从建设到最后的完工,每一步都是对毛泽东历史地位的深刻理解与尊重。
该项目的设计方案经过多轮讨论与修改,最终决定不拆除正阳门,而是将纪念堂建在离纪念碑和正阳门各200米的位置上,即原中华门的地点。
设计团队在方案的选择上遵循了对广场的视线和空间感的严谨分析,确保纪念堂不仅在视觉上不会被周边建筑压倒,同时也能够和天安门广场上的其他重要建筑形成协调。
纪念堂的建筑风格和布局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。建筑面积为正方形,长宽各105.5米。此外,建筑的高度被设定为33.6米,这一高度经过视线分析,既可以遮挡住背后正阳门城楼的大屋顶,又不会压倒前方的人民英雄纪念碑,实现了和谐的视觉效果。
设计中也特别考虑了民众瞻仰的便利性。纪念堂南北各设有三樘大门,中轴线直贯柱廊,简化了瞻仰路线,同时也增强了建筑的抗震能力。建筑的标高经过精算,以确保在北广场一带看纪念堂显得地势高亢,而在南小广场上从正阳门望去,纪念堂则显得更加雄伟。
在纪念堂的设计过程中,原有的建筑习惯被打破,将纪念堂的正门朝北而非传统的朝南。这种设计不仅满足了功能需求,也增添了建筑本身的独特性。纪念堂内部,两边的广场留出了更多空间,无论是举行集会还是日常游览,都能让人群环绕四周,增强了场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。
毛泽东的雕像由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等顶尖艺术机构的20多位雕塑家共同完成。其中,纪念堂北大厅的毛泽东坐像经过了多次讨论和修改,最终选择了一种更加生动和亲民的姿态。
来自 郭承波,马丽敏编著. 《中外室内设计简史 第2版》 2022
上一篇:#为什么西晋是以孝治天下啊?# “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”,从秦朝算起,
下一篇:没有了